警方深度剖析2025年五类电诈高发典型案例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严峻
骗子手段不断翻新
群众财产安全持续受到威胁
为全力守护大家的 “钱袋子”
警方特意梳理了
2025年高发的5类典型诈骗案例
通过深入分析案件细节
总结出实用的反诈关键词
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警惕
认清诈骗套路
共同筑牢反诈防护墙
让骗子无机可乘!
冒充电商客服类诈骗
—— 警惕 “贴心服务” 背后的陷阱
案例一
今年上半年,家住澧源镇文明路社区的倪女士接到自称是抖音客服的电话。对方告知因开通了抖音直播会员,若不取消将每月自动扣费800元,一年需扣9000多元。
倪女士信以为真,为关闭自动扣费,便添加微信,对方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引导其操作。先是让倪女士打开手机银行,将其名下的几张银行卡进行互相转账,随后让其下载一个陌生软件,打开此软件后再在手机银行APP上输入验证码并进行人脸认证。人脸验证完后,倪女士手机便进入黑屏状态,过一两分钟后屏幕再次亮起来,再次输入一个验证码后,被对方告知抖音直播会员自动扣费已取消。
因倪女士的手机在进行此番操作后导致没电自动关机,直到将其手机充电开机才发现卡中的16万元被全数转走。
诈骗套路拆解:
第一步:以“开通抖音直播会员”“百万医疗保险”自动扣费为诱饵,引导受害人进入取消流程。
第二步:添加受害人微信或QQ,通过下载陌生软件引导受害人查看手机银行账号,进行转账汇款窃取银行卡密码。
第三步:利用下载的陌生软件控制受害者手机屏幕,引导受害人填入验证码进行人脸识别,直接盗转存款。
警方提示:
凡是自称客服人员以“抖音电商直播会员”“抖音百万保障”不取消会自动扣费为由,引导下载陌生软件操作转账汇款、索取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要通过官方客服渠道咨询确认。
刷单返利类诈骗
——从 “躺赚福利” 到 “血本无归”
案例二
前段时间,家住澧源镇老观潭社区的邓先生在家中刷手机时,一条“闲着没事也能躺在家里轻松赚钱”的广告映入眼帘。
好奇心驱使下他添加了对方微信。起初,对方让其下载陌生APP并注册账号,说在第四天便可查看账户余额,邓先生每天做着刷单任务,第四天看见账户余额增多,便深陷其中加大投资金额,期间还线下交易过现金进行刷单操作。
十天后邓先生想把账户余额提现却被客服告知操作错误导致余额冻结,需缴纳5万多元解冻,此时邓先生如梦初醒,15万元血汗钱付诸东流。
诈骗套路拆解:
第一步:利用“轻松赚钱”“时间自由”“躺着进钱”为诱饵,初期用假冒正规平台开发虚假APP预设几元、十几元的返利余额让受害人看见收益增长。
第二步:骗取受害人大额投入,引导其投资越多,返利越高,提现余额越多的虚假“数字陷阱”。
第三步:账户提现被告知操作错误导致余额冻结,立即关闭平台卷款跑路。
警方提示:
任何要求垫资刷单、做任务返利的都是诈骗。勿信高额回报广告,不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陌生APP。不向陌生人泄露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通过正规渠道求职
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诈骗
——警惕 “权威部门” 来电!
案例三
暑假来临,家住官地坪镇的小向在家刷快手时看见一条“免费送玩具卡片”的视频,心动的她立刻扫码进入 QQ群,在群中填写姓名、电话、收货地址等信息。
对方以其是未成年为由不能进行操作,需告知当地派出所进行后续处理,小向听后顿感害怕,称不想要玩具卡片了。随后对方称若不自己解决就告知其父母与警察,小向被吓到,后在对方的引导下接通QQ视频通话,画面中对方穿着有警察标识的徽章的警服,随后在对方引导下使用其爷爷奶奶微信人脸识别后向对方转账共计39000余元。
诈骗套路拆解:
第一步:以“免费送皮肤、卡片”等方式吸引未成年人。
第二步:诱骗受害人开启QQ等社交软件的视频通话,使受害人查看警察制服、通缉令、拘捕令、警官证等,以此让其产生害怕心理。
第三步:诱导受害人进行微信、银行卡转账操作。
警方提示:
公检法等机关绝不会采取电话、短信、微信、QQ等形式进行案件办理。家长要引导孩子绝不与陌生人视频通话,绝不能透漏手机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给任何人。遇到威胁、恐吓或感到不安,第一时间告知父母或报警。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别让 “优惠” 变 “损失”
案例四
今年年初,家住澧源镇文明路的陈女士手机收到一条陌生彩信,内容是关于“启梦殿教育退费通知”的图片,并附有一条陌生链接。
陈女士点击陌生链接后进入一个聊天界面,客服与其核对好个人信息后便要求陈女士下载陌生APP,并告知其充值500元可退650元,但在后续申请退款中因付款环节错误,需再次充值资金。
随后陈女士被拉进各种QQ、微信群以发红包、游戏充值等方式充值资金,进行几次操作后,发现此陌生软件无法登录,27000余元化为乌有。
诈骗套路拆解:
第一步:以“课程退费、养老金退款”为由,引导受害人点击陌生链接。
第二步:告知受害人以充值返利的方式退回,但在提现中频繁出现错误,需继续通过充值资金解冻账户。
第三步:继续引导受害人在QQ、微信群中发红包、转账、购买商品等方式充值资金,最后关闭陌生软件平台携款而逃。
警方提示: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形式很多,归根结底是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报培训班或者购物等信息,虚构本不存在的退款、理赔,再编造名目设置退款条件,诱导受害人转账。
广大群众要做到“三不”:不脱离平台交易、不屏幕共享、不预付定金,接到自称客服电话时,务必找到培训班负责人或者官方平台核实信息真伪。
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诈骗
——警惕网上贷款 “甜蜜陷阱”
案例五
今年过年期间,尚某接到陌生电话询问其是否有借贷需求,本就资金短缺的尚某立即回复需要借贷,在对方引导下下载一个陌生APP。
在此APP中尚某注册账号并提交身份信息申请30000元的贷款,但在提现时显示银行卡异常,对方又提供陌生链接让其下载另一个陌生APP。并告知尚某是因银行卡填写错误导致资金冻结,需缴纳5000元认证金解冻。
一来二去,缴纳三次认证金后客服告知尚某可以提现,但被再次提示账户处于休眠状态无法提现,需再次缴纳认证金激活账号,在第四次缴纳认证金后,客服又以激活进度卡在75%为由,需持续缴纳认证金,至此尚某的35000余元已全被骗子骗走。
诈骗套路拆解:
第一步:以“贷款、代办信用卡”在各平台发送广告,或打电话给受害人的方式提供借贷需求。
第二步:让受害人下载陌生软件引导其申请贷款,在提现时以“银行卡异常、资金冻结”为由引导受害人充值认证金解冻。
第三步:以“账户休眠”“激活账号”为由持续引导受害人充值。
警方提示:
申请贷款请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切勿轻信陌生好友、陌生电话、短信、网络广告。通过聊天软件推荐网络贷款的,涉及要求提供验证码或者要求提供银行卡密码的均是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