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评论 | 政法爱民承诺:变承诺清单为幸福清单
民生冷暖,法治所系;枝叶关情,践诺于行。
从破除预付式消费陷阱到身份证补领换领全程网办,从公益诉讼守护农村饮水安全到信用修复激活企业活力……河南政法系统爱民承诺事项,不仅是掷地有声的宣告,更是贯穿全年的扎实行动,桩桩件件瞄准群众所急所盼、企业所需所求,将法治精神具象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彰显着政法机关服务为民的理念和初心。
政法爱民承诺,贵在靠前一步。不能坐等群众诉求上门,而是要俯下身子,于经济社会运行的最前沿和百姓生活的细微处,预判需求、感知痛点。基层法院入驻综治中心、法律明白人走街串巷为群众释法说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每一项承诺都源于对民情民意的敏锐洞察,体现着政法机关既治已病也要治未病的治理理念,通过将工作着力点向源头预防精准前移,将法治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末梢,让法治资源精准滴灌到群众渴盼之处。
政法爱民承诺,重在落地生根。承诺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最多跑一次”的扩容,指尖办、一站办的普及,让流程精简、时间成本降低。司法判决破除霸王条款、向高额彩礼说不,不断为社会行为树立清晰价值标尺,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信用修复机制、柔性执法实践,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为市场主体发展注入了包容审慎的法治温度、拓展了发展空间。群众在每一次权益保障、每一宗纠纷解决中,自觉让法治精神融入日常行为。
政法爱民承诺,成于持之以恒。今年,是省委政法委组织省政法单位开展爱民承诺活动的第十个年头。无论是服务效能的持续提升,还是源头治理的深化拓展,抑或营商环境的精心守护,爱民践诺从来都不是一阵风。它体现的是目标如一、接续奋斗的定力,是紧跟时代脉搏、精准回应急难愁盼的自觉。正是一年接着一年干,法治建设的成果才得以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
岁序更替,承诺常新,而为民初心不改。政法机关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感知时代脉动与民生冷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法治守护民生,用坚守传递温度,以高质量的政法服务护航发展、凝聚民心,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中原大地。
来源:河南日报、平安中原